再想办法多采购一些进来就是了。”
其实,在国内各个地方总共有十多家专门生产电子管的企业,由于电子管的产量相对来说还是挺高的,因此收音机每年的产量甚至超过了上百万台之多。
正因为如此,何雨柱目前仅仅只是租用了一层工业大厦用于生产电子管并组装成收音机而已。
这么做无非也就是做做表面功夫罢了,实际上更多的产品份额还是依靠从内地进口而来。
杜广和稍稍思考了片刻之后,接着又开口询问道:
“话说回来,你过年的时候是不是得返回京城呀?”
何雨柱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
“没错啊,所以今年春节期间这里就得拜托你来帮忙看守着点儿了,以防万一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状况。”
杜广和二话不说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紧接着他又继续说道:
“等到明年的时候,不知道你能不能抽时间跟我一起去一趟印尼呢?”
听到这话,何雨柱不禁皱起眉头反问道:“去那儿干嘛?”
杜广和目光坚定地说道:
“从事商业活动已经如此之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在印尼建立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工厂,并开展相关产品的生产工作。因为众所周知,相较于国内而言,印尼当地的工人薪资水平更为低廉,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啊!”
在此之前,杜广和仅仅是将国内这边所生产的商品通过船只运输至印尼以及东南亚周边地区进行销售而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中逐渐萌生出了在印尼直接进行生产的想法。
“其实在印尼搞生产确实挺不错的,想想看,一直以来咱们都是从内地采购原材料并加工成商品后再销往各地。
虽说目前监管方面还不算特别严格,但万一哪天政策收紧、审查力度加大了怎么办?那时候总得有个合理合法且稳定可靠的货源供应渠道才行啊!”
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杜广和自家的公司规模尚小,对外出售的货品暂时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与核查。
不过,如果真有人较真起来仔细调查一番,那么很容易就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即售出的货物数量远远超出了实际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
毕竟生产规模就在那儿明摆着,只要稍微用心算一算,便能大致知晓每年所能产出的商品总量究竟有多少。
但现实情况却是,实际卖出的货品数量明显多于生产的货品量,这两者之间根本无法匹配,账目自然也就对不上了。
所以,杜广和此番计划在印尼建设生产基地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希望日后能够对外宣称这些货品均来自于印尼的自有工厂,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麻烦。
即便他们亲自前往实地进行考察,在印度尼西亚依旧能够目睹一个完备且庞大的生产基地。
然而,关于这些生产出来的商品最终究竟是销往了广袤的东南亚地区,亦或是落入了何雨柱之手,这已然超出了他们所能探查的范围。
何雨柱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
“你所言极是。”
紧接着他又补充说道:
“我打算订购一批用于电子管和晶体管生产的设备,另外再加上一些车床,由你来负责运回并组织生产事宜。”
听到这话,杜广和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并慷慨地表示:“待公司发展壮大之后,届时其股份将会有一半归属于你。”
尽管他的两个孙女皆已成为何雨柱的枕边人,但他自身所处的地位却着实有些微妙而尴尬。
想当初,他曾身为一名阶下囚,而后虽被释放出来,却也只是充当着打手的角色,倒更类似于往昔大户人家中的护卫。
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何雨柱的功力愈发高深莫测,而他自己则晋升抱丹之路遥遥无期,在与何雨柱的交手中永远都只能甘拜下风、铩羽而归。此前所创立的广和公司规模尚小,不过是些小打小闹罢了。
但从今往后若要将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仍旧无法脱离何雨柱的支持与协助,否则一旦失去这一强大后盾,恐怕自家产业迟早都会被那些虎视眈眈的对头们伺机夺走。
对此,何雨柱倒是显得颇为洒脱,随口回应道:“好说好说,此等皆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罢了。”
两人详细地商讨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安排,何雨柱在午后时分如约来到了霍英冬预订的那家茶餐厅。
他轻轻推开包厢门,抬眼望去,只见除了霍英冬之外,还坐着一位陌生而又有些熟悉的面孔。
之所以称之为陌生人,那是由于这确确实实是何雨柱与对方首次碰面;但要说熟悉呢,则是因为在前世的时候,他常常能在电视屏幕里见到此人的身影。
这位神秘的陌生熟人,正是声名远扬、威震四方的何赌王!
此时,霍英冬见何雨柱走了进来,连忙站起身来微笑着打招呼,并向其介绍道:
“何先生您来得可真是
第551章 有事相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